萨满音乐在东北少数民族的传承与发展(二)

       音列与节拍  萨满神歌的旋律结构是以五声调式即宫、商、角、徵、羽的调式和音列为基础而组成。在运用的过程当中主要有二音列、三音列、四音列以及五音列、六音列几种形式,其中五声音阶为主要存在形式。
       通常宗教音乐的曲调都比较单一,旋律线条也比较平缓,所以只交替出现两个音而构成的二音列旋律作品并不多见;满族萨满音乐的主要构成元素就是的三音列,这也是曲调能够变换的基础;四音列是以三音列为基础发展而来的音阶结构;萨满神歌音阶形式中的基础就是五声调式音阶,它是在三音列以及四音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可以看作是以三音列为基础交替组合而成;六声音阶在萨满神歌中并不常见,主要是在五声音阶中加入了变宫的元素构成,加入了变宫的旋律在听觉上色彩更加丰富,神秘性也更强。
       节奏是音乐作品中重要的组成之一,节拍更是重中之重。在萨满祭祀的音乐中多数都为打击乐器,音域起伏又不明显,所以节奏的作用至关重要,在萨满神歌中亦是如此。
       在萨满音乐中单拍子的运用十分广泛,被运用最多的就是2/4拍。拍子简单重复的力度变化,为音乐增添了庄重沉静的感觉。而3/4拍子与3/8拍子在萨满音乐就比较少见,因为萨满祭祀时是比较紧张激烈的,而三拍子给人安静平缓的感觉,所以并不多见。在萨满神歌中出现率极低的就是混合复拍子,在变换复拍子中出现较多。
       满族萨满音乐产生条件
       在东北地区的萨满音乐文化中,满族萨满音乐文化之所以能够影响至深,除了地理因素外,历史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满族的先祖女真人就几度统治过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范围达到了东至海滨、西至开原、北达嫩江、南达鸭绿江,为之后的满族文化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正式建立满洲,一个新的民族就此诞生。可以说满族在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满族萨满音乐文化能够相较于其他民族流传更广,根基更深。
       其次在历史发展上,相较于其他民族,满族作为中国最后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在中国统治了近二百年,其宗教文化在我国北部尤其是东北部影响最为深刻。在满族萨满音乐发展的过程中与汉族文化又进行了相互渗透,使得它的音乐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多彩。他们非常重视对于萨满祭祀过程的规范与严谨,甚至在乾隆时期官方对萨满祭祀的仪式进行了正式的规制并且归为一册,使满族成为萨满文化中记录最为完善与规范的民族。
       满族萨满音乐的影响
       满族音乐在金代的女真时期发展就已经初具规模,此后在我国东北部发展的过程中与当地的汉族及其他的民族进行了交流融合,循序渐进的扎根渗透进了东北地区人们的民间音乐之中,同时也衍生了许多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比如二人转以及太平鼓等。(摘自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