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盈城惠民生——珲春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盈城惠民生——珲春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21/12/16 9:08:47 作者:穆蓉    来源:图们江报
进入移动版,体验好

近年来,珲春市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大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满足了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市公共文化事业迎来了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文化惠民 滋养百姓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更加强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则给城市注入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

走进藏书5万余册、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的珲春市图书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阅读环境,让人耳目一新。该图书馆分设少儿阅读区、成人借阅区、电子阅览区等多个区域,是市民学习“充电”的理想之所。

“这里图书多,环境优雅,不仅能静下心来看书,还能通过线上预约查找、借阅馆内书籍,真是太方便了。”珲春市民贾鹤平告诉记者,珲春市图书馆满足了读者现代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使阅读变得更轻松、更快乐。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珲春市以改善“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惠民”为出发点,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目前,全市共建有乡镇文化站9个、街道文体中心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5个、村文化活动室121个,文化小广场103个。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惬意。

珲春市坚持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使农家书屋成为服务群众的“黄金屋”,吸引更多农民群众走进书屋、爱上阅读。目前,珲春市共建成农家书屋121个,每个农家书屋藏书均不低于2000册。

“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我一有时间就来这翻阅养殖书籍,学习养鸡的相关知识,感觉生活更充实了。”珲春市密江乡密江村村民梁铖龙表示,如今,农家书屋已成为了村民们闲暇时最爱光顾的地方,成为大家获取知识的“精神粮仓”和科技致富的“黄金屋”。

文化乐民 百姓生活丰富多彩

日前,“春雨工程”北京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走进珲春。来自北京的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志愿者们进行了捏面人、吹糖人、内画鼻烟壶、抖空竹、画脸谱等北京地区的非遗展演,珲春市的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志愿者进行了洞箫、满族剪纸、朝鲜族象帽舞等珲春地区的非遗展演,使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珲春市按照“政府引导管理、社会广泛参与、群众自发组织”的思路,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春雨工程”“市民文化月”“国际观雕赏雁节”“新年祈福节”“送戏下乡”“公益电景放映”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健康向上的系列文化活动,让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据统计,珲春市每年开展送戏下乡30余次、送影下乡1500场,“全民阅读、春雨工程”累计送书下基层6000余册。

为推动城乡文化可持续发展,珲春市坚持把“文化扎根”作为“文化走基层”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文化大集、摄影大赛、满族剪纸艺术大赛等活动,并以培训高质量文艺爱好者为主导,对各乡镇文艺骨干、业余文艺团队,以及家庭教育亲子等进行广泛的免费培训,每年至少举行5次声乐、舞蹈、器乐、剪纸等各类艺术培训班,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同时,鼓励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发展壮大基层文艺队伍,全市34支业余文体团队、1700余名群众文体骨干始终活跃在基层一线。

文化育民 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为积极推进精品创作和文化传承,近年来,珲春市文艺创作好戏连台,相继推出了一批能代表珲春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大型歌舞,原创歌曲《珲春我的家乡》,舞蹈《满族神韵》《边疆鼓韵》,象帽舞《辉煌》《欢腾》,朝鲜族舞蹈《刀舞》《云中白鹤》《长鼓舞》《荷花恋》《醉美珲春》,满族舞蹈《满族婚礼》《满族花棍》等实现常态化演出,展示了珲春的独特文化风情,提升了文化旅游影响力。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2017年,珲春市文化馆获批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传习所。通过定期举办洞箫艺术节、剪纸大赛、非遗展演等,针对不同人群举行碟子舞、洞箫、剪纸等公益性培训班,先后成立了洞箫协会、剪纸协会、洞箫表演队等,并设立了多处培训基地和传习所,培养了大批非遗传承人,全市范围内非遗爱好者已发展至近千人。目前,珲春市共有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鲜族洞箫音乐;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为朝鲜族碟子舞和满族剪纸;3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别为朝鲜族尤茨游戏、韩一灸悬灸疗法、满族祭祖节,以及10个市级非遗项目。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如今的珲春,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一次次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鞠艳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图们江新闻网
			官方微信
			
			珲春融媒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