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十万字 满满帮扶情

洋洋十万字 满满帮扶情

2020/12/17 9:05:14 作者:李婷 姜岸松    来源:吉林日报
进入移动版,体验好

洋洋十万字 满满帮扶情

——全国“最美公务员”于洋的扶贫故事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开展“最美公务员”学习宣传活动,在全国共推选出32名“最美公务员”,吉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综合计划统计处处长、驻蛟河市拉法街道海青村第一书记于洋获此殊荣。

于洋是从吉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驻蛟河市海青村的,一晃快5年了。熟悉他的人都能看到他身上的变化——头发少了,肤色黑了,没有以前帅了。这个从警校毕业的汉子坦言,身体也不如以前了。但看到海青村的变化,他说:“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15个村集体项目和扶贫项目相继上马,村集体收入从0元增加到50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1万多元……这些都是第一书记于洋写在驻村工作日记里的事。近5年时间,他写下超10万字的日记,字里行间都浸透着他为海青村脱贫和发展所付出的心血。

8大本16开的日记,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这里有我的感受、村情,有我每天‘怎么想’‘怎么干’,还有当天发生的事……”

写日记是于洋雷打不动的习惯,他的驻村日记是从2016年3月15日写起的。日记上清楚地记着,他刚到村里那会儿,连个像样的村部都没有。开个党员大会,28名党员只来了十几个,来的还都嫌村部又破又冷又窄。

于洋想,既然这样,那“头三脚”就先从建新村部开始,也好聚拢人心,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

村部选址,他找了好几处;怎么个建法,他绞尽脑汁想了不少招儿。施工干了3个月,每天什么时候收工,他就什么时候走,还给当天帮工的村民发工钱。最终,不但建了224平方米标准化村部,还建了1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

海青村耕地少,产量低。于洋找街道党委、包保部门研究,再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发展山黑猪养殖,由村里协调资金建养猪场,由养殖大户负责日常经营管理。随后,村里又陆续上了光伏发电、木耳种植和黏玉米种植等项目。

“我最初来的时候,贫困户每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今年达到了1.4万元。”于洋对记者说。村里按有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来区分贫困户。村里除了对贫困户实行产业项目分红,还通过五星创建、公益岗位,安排有劳动能力的人务工,鼓励和扶持开展家庭养殖、种植,激励大家多干多得;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政策兜底、临时救助、生活补助等,完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不到5年时间,海青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依托旅游资源的双庙屯民宿三期工程也在建设中。这些事在于洋驻村日记里,不过是只言片语,但让村民刘锡英说起来,那就成了代表全村人心声的顺口溜:“我们村里风光光,盖村部,修操场,贫困户一年给钱好几张。自来水,清亮亮,安坐便,修茅房,路边安上垃圾箱,路灯照得明晃晃。我们还有养猪场,马上咱就奔小康。这些事情谁做的?第一书记是于洋,是于洋!”


责任编辑:冯雪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图们江新闻网
			官方微信
			
			珲春融媒
			客户端